选择我们的理由

发布时间:  2024/05/24  投稿:王若诗   浏览次数:   返回

(一)学科与专业优势

艺术学科学术学位博士点

艺术学

交叉学科学术学位博士点

设计学

艺术专业学位博士点

美术与书法

工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

建筑学

艺术专业学位硕士点

设计

2个博士后流动站

美术学、艺术学

17个

本科专业

国家级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美术学、雕塑、中国画、绘画(油画、版画)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上海市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艺术与科技、建筑学、城乡规划

新增本科专业

实验艺术、书法学、产品设计、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学、艺术管理、城市设计

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艺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1个首批市级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

2023年软科专业排名

A+  2个专业(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

A   3个专业(绘画、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B+  8个专业(雕塑、中国画、艺术设计学、产品设计、工艺美术、艺术与科技、建筑学、城乡规划


(二)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在编在岗专业教师217人,教授34人,副教授67人

学院积极协同校外社会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外聘原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英格利特、英国国际公共艺术协会主席路易斯、原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保科丰巳、英国泰特美术馆馆长  Frances Morris、山东工艺美院潘鲁生、中央美院许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张晓凌、北京大学丁宁等国内外专家,领衔名师工作室,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


(三)人才培养特色

1、思政引领,融入课堂内外

上海美术学院作为课程思政“上海市重点改革领航学院”,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确立科学发展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本科生培养上,探索建立符合美术教育规律全流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以专业技巧和创新能力的统一、社会责任和个性发展的统一作为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把控育人方向。

学院设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围绕各类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开展研究,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营造“人人讲育人,门门有案例,课课融思政”建设氛围,整体推进课程思政教改创新。

上海美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成功挂牌

闳约书院赴中共二大纪念馆学习

百年文献展现场

学院近几年获得的市级成果包含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1门、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1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精品改革领航课程13门、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一等奖 1项 。


2、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实施全程导师制

   学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通过整合资源,区、校、企共建合作平台基地,组织育人;根据各专业特点,将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践育人;分层分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精准细致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就业育人。

实施本科全程导师制,实现本科生在学习阶段“人人都有导师”从思想引领、人文关怀、学业指导、促进发展等方面,切实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团市委与上大师生齐心协力,圆满绘出新时代的“奋斗”答卷

“FUN颂艺夏”上美嘉年华现场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上海美术学院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团学本硕联席会议


3、以美培元,强化人文底蕴与审美能力

将上海市文教结合重点项目“上美讲堂”纳入上海美术学院本硕博的基本课程体系,集聚国内外美术、设计、史论、建筑等业界权威专家,汇聚顶尖资源,面向校内外开展专题学术讲座、专题工作坊,打造优质公共美育资源。截止至2024年3月,“上美讲堂”现场听众累计5.7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超过368万人次。2022年,“上美讲堂”获评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传统讲座式教学实践中“守正创新”,成为新时代传承美术教育文脉的阵地之一。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美讲堂”

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思政大课 “美育中国”,以“真善美”心灵养成和价值塑造为宗旨。课程立足中国美育百年历程,通过“美育救国”“美育兴国”“美育强国”三板块,讲述社会变迁。课程依托国家重大、重点课题,体现上海美术学院在近现代美术研究与公共美育服务的科研转化能力。美育中国课程自开课以来,学习强国、中新社、文汇报、中国文化报、东方教育时报、上海科技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发长文对课程进行报道,并给予较高的评价

2023年秋季学期 “美育中国”课程正式开讲

上海美术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艺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校开设通识课和新生研讨课,包含书法、陶瓷、玻璃、木刻、首饰、摄影及设计类等多种类型,打造艺术课程活力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艺术课程的美育作用,展现学生自信和风采。

公共艺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课程现场


4、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课程、教材建设特色彰显

人才培养方案聚新文科、新艺科,对标分类培养、分类管理的理念,课程更贴合社会需求,并打破专业壁垒,开通全面培养路径同时专业方向分化提供精准化育人方案,让学生自由进行菜单化课程选择

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作为课程建设的标尺,“院长金课”和教学案例展为牵引,构建校院两级的课程建设平台,现有上海市一流课程7门,上海市重点课程12门。

教材建设,进专业,落实“一课一教材”;进行业,针对行业出版系列教材;进社会,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学院已出版教材百余本,全面推动教材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外设计史》入选职业教育类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VI设计教程(升级版)》《中外设计史》入选“首批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名单”。同时教师积极主编、参编《大中小学一体化美育培训丛书》《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系列》等多册;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用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如《首饰设计师》等。


5、打造闭环管理体系,质量保障筑牢底线

学院遵循艺术类教育教学规律,强调以人为本。建立有效机制和规章制度,借助外力,养成教师的教学规范,守牢教学底线;根据学科特色,以“展览”为载体,生发内力,实现自我管理的文化认同,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质量保障理念及体系


6、科研反哺教学,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1)以新海派美术创作实践,创新现代艺术的国际性表述,服务人民群众对美的追求。学院师生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共一大纪念馆、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上海厅等重要场馆创作作品。

曾成钢  中央党史馆巨型雕塑作品

蒋铁骊  中共一大纪念馆群雕

(2)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五年来在“三省一市”区域持续深耕乡村振兴计划,为30多个镇乡,100余个村落,深入开展“艺术赋能、设计重塑”的乡村振兴工作

摩登田野上的大棚美术馆

浙江三门横渡镇

3)主持设计上海地铁50%的线路空间和约70%的地铁壁画,承担上海约35%的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项目。

渔阳里广场

“东明艺术+”社区公共艺术

4)承接文旅部“国家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助力青海果洛、四川阿坝、贵州遵义、新疆喀什等地手工艺从业人员脱贫致富。

PACC非遗课堂】2023江南雅集传统工艺研修班,新疆模戳印花研修班   

上海大学驻青海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


7、引进国外资源拓展国际视野

1)构建国际艺术教育联盟协同体

与世界著名的十余所美术学院签署协议和备忘录加入国际艺术院校设计联盟。

2)建立全球顶尖设计展示交流平台。

隔年举办一届上海设计10x10全球大奖展、上海设计10x10全球设计论坛,与世界顶尖设计大赛组织及设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3)与国际一流院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

与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等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

4)开设国际博士生项目

招收来自美国、法国、芬兰、巴基斯坦、伊朗等国的国际学生。

上海美术学院与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上海美术学院访问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8、人才培养聚焦一流,育人成果显著

近三年,美院学子共斩获国际级、国家级奖项58项,省部级奖项125项,成功立项10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均有优异表现。同时,学生积极投稿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海美术大展、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海油画作品展、上海中国画小品展等各级美协主办的展览,并获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沈柔坚艺术基金奖新人奖”、第十二届上海美术大展白玉兰美术奖等。

学院培养大批优秀校友,遍布在美术、设计、建筑等各行各业,尽展风流。斩获全国美展银奖等大奖,多名校友作品屡次被中国美术馆、美国纽约当代艺术馆 MOMA 等世界一流艺术馆收藏。其中包括中国当代画坛抽象派先驱画家丁乙,上海市政设计总院景观设计院院长、总工程师钟律,当代艺术家、观念摄影师、导演马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等。

学院毕业作品展引发社会持续关注,2022年“云上一公里”线上展开通一周点击量超过500万,2023年线下展面向全社会开放,被收入全国重点美术学院新媒体联盟“九大美院毕业展”重点关注,与专业机构上海国拍联合举办优秀毕业作品拍卖会,敲响全国艺术院校学生毕业作品拍卖“第一锤”。

2023年“云上一公里”毕业展


2023年上海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专场拍卖会






下一条: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