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


贺宽,化学工程与工艺2019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任上海大学慈善爱心屋志愿者部副部长、环化学院学生会体育部部长、环化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书记,无偿献血4次,连续三年暑假赴贵州大山深处的苗族寨子进行义务支教。2016年9月放弃保研,选择携笔从戎,成为优秀义务兵,度过了两年的军旅生活。毕业前夕,他放弃了老家的公务员面试资格,积极响应祖国号召,通过西藏专招项目,进藏成为了一名基层大学生村官。他积极融入当地藏民,主动报名驻村工作队,连续三年工作在第一线、最基层。在保质保量完成日常工作外,他统筹经费为村里修建灌溉水渠、为村民制作疫情健康码挂牌,协调爱心物资慰问当地儿童,帮扶关心2名困境儿童,针对村卫生室问题积极建言献策等。



周慕璇,化学工程与工艺2020届毕业生。在校期间,GPA3.78位列专业第一,获得2019国家奖学金,获得多项化工类比赛国家级奖项和市级奖项,英语成绩优秀,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雅思7分。毕业那年她获得七所国外知名高校的OFFER,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布朗大学三所常春藤盟校。她曾在大三寒假去到了美国YG Laboratories化妆品公司研发实验室实习,深入了解了化妆品行业。2019年6月她参加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获得一等奖,并在7月获得了华东赛区化工实验大赛的仿真单项奖。同年参加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二等奖,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得华东赛区一等奖,全国赛区二等奖的成绩。毕业后她去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工硕士学位,现已毕业。目前在欧莱雅研发中心管培生轮岗中。



杨建伟,化学工程与工艺2021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总成绩专业排名第一,曾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保研至北京理工大学化学系继续深造。本科阶段就对科研展现了较大的好奇和兴趣,具有极强的学术热情,大二就参加了上海大学本科生学术论坛获三等奖,成果同时发表在上海大学学报。之后又以共同一作在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一区,IF=7.216)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立志成为面向未来、面向材料化学的科研工作者。同时他还注重在学科竞赛中锻炼考察自己的能力,以赛促学,自强杯、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本科生学术论坛等,他作为主要成员一共参与了六次学科竞赛,收获了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和中国大学生动力电池竞赛组委会优秀奖。



刘峂欣,化学工程与工艺2021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学习成绩名列专业第二。大三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负责工艺流程设计,团队最终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动力电池创新竞赛上,他所在的团队也获得组委会优秀奖。出于兴趣,全面发展,曾担任上海大学笛箫协会国乐组副组长、环化学院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在学院迎新,军训汇演,社团文化节等各大小活动均参与其中。留学申请共获得六所院校的offer,包括世界排名较为靠前的帝国理工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最终选择在帝国理工继续攻读高级化学工程硕士学位。



余期捷,化学工程与工艺2022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大学学业特等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公益爱心奖学金、上海化学与化工协会奖学金。在保持专业排名第一的同时,他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一等奖、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第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化工原理实验竞赛一等奖等优异成绩。大二时,他加入陈双强老师课题组进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在核心期刊《当代化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乙二醇萃取精馏分离异丙醇-正丙醇-水三元混合体系的流程模拟与优化》,最终直博至中国科学院大学继续深造。他在校时主动参加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火车站等志愿服务,志愿时长累计120小时,还担任了上海大学发展规划处的学生助理,校园防疫期间参加五一“我劳动,你休息”活动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为老师和同学们服务



王安琪,环境工程2019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获上海大学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始终排名专业第一。大二的时候申请了专利,组队入围自强杯决赛。大三开始她跟着潘赟导师从事大气健康风险相关的研究。曾任学院学生会主席、校第九届学代会常代会委员,在任期间为了推广环保理念、鼓励绿色出行,她和伙伴们设计了步数换多肉的特色活动;出于实现专业课旧课本循环利用的目的,建立了学院旧书交换平台;为了规范学生会各部门的工作,建立了内部考核制度。大二开始,她参加了由红十字会举办的“爱心义教”活动,每周她都会辅导家境较为贫寒的孩子。大四她去到了全球第一大药企——辉瑞公司进行实习。本科毕业后她在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完成了硕士阶段的学习,找到一份政策行的理想工作。



焦安兴,环境工程2019届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任上海大学剪人生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上海大学环保社副社长,曾获上海大学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最佳项目、2018年""奉献杯""首届上海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8年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9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二等奖等荣誉,大二她跟着项目创始人一起完善了剪人生公益发展中心团队,大三她报考人才学院,通过考核成为十二期的学员,大四报名了上海大学第七届(全国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2019-2020赴甘肃定西支教,深入扶贫一线,支持乡村教育,开展助学、助农工作。同时还担任了第一届进博会学生志愿者负责人,超过600小时的志愿时长,在公益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读研期间,焦安兴学以致用,用实际行动助力美丽中国,在学长学姐工作的基础上创建上海大学“绿漾”生态文明宣讲团,在校园、社区、街道等单位开展了150余场次宣讲,近万人次参与活动。传生态文明思想之火,递环境保护接力之棒。焦安兴和她的团队发起了“绿能计划”,两年来共募捐云杉树1271棵,在甘肃省定西市水源涵养地带种下“爱心绿动林”。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00小时,2021年她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



徐雪丽,环境工程2020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专业排名始终保持第一,是2020年上海大学校长奖学金的获得者之一。曾三次献血并加入中华骨髓库,参与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服务。2016年毅然决定参军服役,在新兵连时,她就多次获得“纪律之星”“理论之星”“内务之星”等荣誉称号;下连队后,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纪律意识,她被选拔为某特战旅的一名特种女兵。由于综合表现优秀,入伍第一年便获得“优秀义务兵”称号;更被连队选拔为“2018--特战奇兵”比武集训队的一员。2018年退伍返校后,她迅速调整学习状态,克服阻碍,组队参加201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宣传方案征集评选活动,获“节能降耗——高校优秀节能项目建设方案奖”;在导师指导下,团队申请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对我校校园噪声进行监测与评价,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四年大学生活与两年军旅生涯碰撞出的不仅是精彩的青春历练,更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家国情怀。"



陆昊恬,环境工程2020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获上海市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大一以理工大类第三名的成绩选择了环境工程专业,总成绩始终保持专业第一。课外她积极组队参加竞赛,2017年上海大学环保创意设计大赛中,从设计线下地推活动到设立微信公众号宣传,获得二等奖,闯入华东赛区。大二参加的“利用旋轮虫分泌物提高活性污泥性能”项目获得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校级立项。大三她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棒状电极联合PBB技术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装备的研制”团队参加上海大学第十二届“自强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获得了三等奖的成绩,另外也以第二发明人的身份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她认真负责,曾任班级团支书、学院团委组织部部长;她乐于奉献,在上海大学地铁站、校运会、科技馆都做过志愿服务;她理论联系实际,两次暑期社会实践,发挥所学,获得了校级重点项目的立项。大四她放弃保研机会,选择了去青浦绿容局做一名基层公务员,在完成好环卫科的日常工作之外,疫情期间积极响应区委组织部号召,到社区报到,做好核酸扫码、秩序维护以及宣传工作,展现了青年党员的责任担当。



赵楚云,环境工程2021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获上海大学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在大一以理工大类前3%的成绩选择了环境工程专业之后,总成绩一直保持专业第一。在课外,她进入导师课题组开启了自己的科研之路,19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环境科学学报》上发表论文一篇,作为项目组代表参加第六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展,在93篇学生创新项目报告、50篇创业项目报告和137个创新创业项目作品中脱颖而出,获评“最佳创新项目报告”。此外,她积极服务同学,曾任社区学院理工二组学管会办公部副部长、班级学习委员、环化学院学生会主席等职务,先后策划并组织了多次学院迎新晚会、上海大学环保节、上海大学生态文明知识竞赛暨新生环保知识大赛等大型活动,她用行动引领校园绿色文化,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