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级金属材料工程 蔡虎

材料学院2016级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共党员,已推免至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GPA 3.85,学院排名第一;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目前已授权;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了四篇文章,其中第一作者三篇;国家级大创项目负责人;“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国家三等奖;“皮尔博格杯”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上海市片区赛一等奖。曾获2019宝钢优秀学生奖,上海市优秀共青团员,上海大学优秀学生,上海大学百优团员,上海大学材料学院“材料之星”暨中天奖学金自强之星,上海市工匠精神“最佳故事人”等荣誉称号,学业、创新创业、公益爱心、领导力等各类校奖学金以及艾伯纳、肯纳、中天、百理等企业奖学金。

进入大学后,蔡虎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上海大学材料学院第40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中表现突出,荣获“优秀学员”荣誉称号,于20191225日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担任2016级金属材料工程(卓越工程师班)专业2班班长,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他的带领下,所在班级荣获2018-2019学年材料学院本科生学风建设一等奖的突出成绩。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经常帮助班级基础薄弱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建立与学业困难同学的结对帮扶,课上课下主动为他们答疑解惑。

蔡虎同学在学业上刻苦努力,成绩优异,专业和学院均排名第一。在科研创新实践方面,蔡虎同学努力进取并取得优秀成果。2018年底,申请到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回火工艺对30Cr13Nb0.1不锈钢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并成功立项“国家级项目”。20196月,获得第十届“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01812月获得“皮尔博格杯”2019年上海大学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竞赛暨第十届“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上海大学赛区预选赛一等奖。

目前,他已成功发表4篇学术论文,申请到1个实用新型专利。分别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北大核心期刊《上海金属》发表论文《回火工艺对0Cr13Nb0.1铸造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国际级科技核心期刊发表《精密成形工程》《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支架铸钢件铸造工艺设计及优化》、学术期刊《西部论丛》杂志发表《以旅游的视野看全球变暖》;以第三作者的身份在《中国高新区》杂志发表论文《简析收入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到了“一种金属材料切割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已授权。

寄语:

规划、思考、勤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2)2016级冶金工程 林芷清


上海大学材料学院2016级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已推免至上海大学材料工程系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在校期间,专业排名第二;曾获上海大学优秀学生,上海大学廷亚奖学金,上海大学肯纳奖学金,上海大学学业奖学金、文艺体育奖学金,上海大学运动会羽毛球男双第一,上海市运会羽毛球男双第七;曾在法国贝尔福-蒙贝利亚技术大学交流。

大学伊始,面对着充满巨大变化和挑战的新学期,适应期和迷茫期着实让我措手不及。或许是“上大学就会轻松”的惯性思维使我松懈,或许是虚拟网络的万千世界使我分神,最终,成绩排名的倒退与刚进校园美好期待的巨大落差使我痛定思痛,决心重整旗鼓,重新拥抱美好的大学生活。

“自强不息”是上大的校训,也是我改变的关键所在。“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首先要把我的痛点——学习成绩提高。宿舍、图书馆、空教室、通宵自习室,都留下过我求学的足迹,都记录着我挥动的笔墨,虽然我在学业和科研上并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但最终我用专业第二,保送上海大学研究生的成绩给了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

感谢材料学院提供的机会,我去法国贝尔福-蒙贝利亚技术大学交流学习。身处异国难免困难重重,从依靠翻译软件交流到期末英文演讲答辩,从热水泡面加个鸡蛋到煎炸炒焖煮五项全能,从见到外国人不敢交流到和法方学生一起完成比赛项目。或许几行文字、几张照片难以摆脱言语的无力,可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才是一段“自强不息”时光最好的诠释。

寄语:

祝愿学弟学妹们借助材料学院的舞台,光彩夺目地完成自己的愿景。


316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张晨璐


材料学院2016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共党员,共青团上海大学第三届委员会成员,班级学习委员,已推免至同济大学攻读研究生。荣获上海大学百名优秀团员、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荣获市、校、院级各类奖学金。大学四年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的校训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争做新时代的好青年。

在大学这个学习环境相对于轻松、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张晨璐同学有计划并且坚持不懈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绩点保持专业前三,作为负责人不断努力探索创新项目;合理安排利用时间,积极参加各类课外学习活动,在“全球重大挑战论坛学生竞赛活动”上海大学选拔赛中成为校内前三十,在上海大学“海星杯”中获得英语跨文化能力三等奖、口译优胜奖,在材料学院科技创新项目展览会暨“创材杯”新材料大赛中荣获最佳科技创新奖,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利用学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的机会与社会和企业接轨,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巩固了所学的基础知识,提高了临场反应、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寄语:

未来会有花开,会有星辰大海,希望大家以无畏的态度去面对一切,珍惜在校的每一刻的时光,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心存梦想,努力学习,去拥抱彩色的人生!


(4)16级材料物理 王欣睿

材料学院2016级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已保研上海大学微电子研究中心。在校期间,专业排名第一;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校级创新项目负责人;上海大学学术论坛二等奖。曾获学业、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等奖学金。

上高中的时候,老师说等你们上大学就自由了就轻松了,抱着这个想法,我踏进了上大的门,大学的老师不像高中的时候,大学生学习凭借的是自觉,而大一的我却觉得一下脱离了所有束缚,肆无忌惮的结果就是大一结束开始分流的时候别人拥有更广的选择面,而你却每天只能祈祷着自己幸运一点,当时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所有学科里面对物理是最感兴趣的,就这样我成为了材料物理专业的一名学生。

大二开始不多久就得知我们专业每个人可以选择一位老师作为自己的专业导师,于是我找到了我的学业导师曹萌老师,跟他聊了聊天,并下定决心开始努力开始改变,认真的完成每一节课程,认真对待每一场考试,有一句很俗的话,只要你愿意努力并开始努力,什么时候也不算晚。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我所学习的专业了解的越来越多,也慢慢开始进导师的实验室,从最简单的实验开始学起,在导师的帮助下,进行一些科创项目的开展。做实验是十分枯燥的,需要耐心的等,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实验,但最后见到结果的那一瞬间就觉得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当然大学的生活也并不是只有学习,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我参加了国际志愿者项目去芝加哥学习了一个月,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英语并不是我的强项,但这一个月我必须强迫自己和别人交流,在这个项目里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小伙伴,我们一起去了芝加哥的很多地方,成为了不错的朋友。

寄语:

很感谢在上海大学的这四年时光,也很感谢给我指点迷津的老师和互相陪伴互相进步的同学,材料学院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欢迎学弟学妹们加入我们材院,更欢迎学弟学妹们来材料物理专业。我觉得幸运是你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叠加在一起的结果,我觉得我是一个幸运的人,祝你也是一个幸运的人。


(5)16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程泽非

材料学院16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推免至同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上海市级大创项目负责人,曾获得过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上海赛区二等奖,上海市力学竞赛二等奖等等学科竞赛的获奖。在读期间曾获得上海大学优秀学生,学业,创新创业等各类学校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

进入材料学院,专业课逐渐增多让大学生活越发忙碌。合理的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必要的,开始的时候很迷茫,各种专业课还有竞赛一个接一个,但在忙碌的过程中我终究找到了一个适合我自己的平衡点,每天宿舍,图书馆,教室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由于是理工科男生,所以我日常思考也会比较偏向理性,对于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总是尝试着自己去解决它,这也为我自己的数学和物理知识的储备打下了很大的基础。理工科总是离不开数理化,只有有了基础才能更加透彻的理解专业课的内容。

在大二到大三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对于未来的规划的重要性。大二的过程中,我觉得要懂得自己需要什么,设置一步一步的阶梯,之后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目标。大二的时候我参与了许许多多的学科竞赛,也算是小有所成。大三的时候进入了实验室初步开始积累做实验的经验,在此之中磨练了自己的态度。大三进入实验室参与课题项目,申请了上海大学上海市级大创项目,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了科研的不易,有时一个晚上做出来的可能与原本所设想的相差太多导致推翻重做。不过还好有实验室里的研究生师兄和大创导师的精心指导,才能一步一步的进行下去。表面看似枯燥的实验其实里面蕴含着许许多多先前学过的专业课知识。

寄语:

    如今转眼间已经大四,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大学生活已经快结束了,现在的我也去硅酸盐研究所做毕设,在这四年里,记忆犹如碎片一般深刻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在今后的生活重我也会砥砺前行,不畏困难。材料学院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欢迎更多学弟学妹加入我们的大家庭!


(6)16级电子科学与技术 穆成阳

材料学院2016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中共党员,已保研复旦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在校期间,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一等奖;担任电科2班班长,获十佳卓越班长、校优秀学生等荣誉。

在材料学院的三年学习,感触最深的是与学院老师之间的互动。材料学院的老师都很平易近人,非常欢迎学生思考提问。三学期制加快了我的学习节奏,增加了我找老师答疑解惑的频率。曾有老师见我每逢下课就围着她转,就亲切的称呼我为“问题宝宝”。即使“问题宝宝”的问题又多又琐碎,老师们都非常耐心且仔细地解答我的疑惑。黄璐老师就是其中一位的老师,我选过黄老师好几门课,自然接触的比较多。除了课程的问题,“璐璐”老师还帮我分析专业前沿,探讨未来规划,还同我一起参观“半导体中国”的展览。我非常感谢材料学院各位亲爱的老师们给“问题宝宝”学习以及生活上的帮助。

材料学院对本科的科研活动非常重视,一般大三的同学都会参与创新项目或者进入实验室。刚分流进入专业学院的我像所有材料学院同学一样对专业和科研充满了期待,当冬季学期选完一对一的专业导师,我就迫不及待的询问老师创新项目的事情。专业老师非常重视我的申请创新项目的期待,当即安排博士生指导我申请项目。正式材料学院优越的导师制度,我大二就开始了我的科研初体验,进入了传说中高大上的材料学院实验室。也是因为这次的申请,让本有些妄自菲薄的我尝试着去参加一些竞赛。上海市新材料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大自强杯等,无论结果如何,比赛的过程都让我得到锻炼和成长。

作为电科2班班长的日子也是我在材料学院三年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班长关注班级内同学的生活和学习状态,积极实施卓越班团建设,完善定期积极组织班干部会议、积极协助团支书开展团日活动、在班内带领同学开展如期末互助学习和串讲课程。材料学院对于各个班级的学风建设非常重视,特地成立了学业发展中心。由学霸带领的复习课程算是我们班的特色活动,也正是如此我们班在学院中崭露头角,获得了学风建设活动的二等奖。

寄语:

    回顾在材料学院的三年时光,我很感谢学院给予我提高的机会与表现的舞台。欢迎各位学弟学妹们加入到材料学院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