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COLLEGE INTRODUCTION
今天的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前身为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1980年3月,经上海市高教局批准,国家教育部同意,上海大学文学院(前身为上海复旦大学分校)恢复重建社会学系。这是1979年中国大陆恢复社会学学科后成立的第一个社会学系。1981年,社会学系创办《社会》杂志,这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全国性社会学专业期刊。2011年7月,社会学系独立建院,成立社会学院(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下设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2015年增设)。
学院聚焦城市社会治理,致力于打造“新都市社会学学派”,努力建设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型学院。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被评为A-类学科,与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并列全国第四。
学院设有社会学、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拥有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本科学位点,建有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社会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社会工作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社会学院在校学生70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300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450余人。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以培养“心系社会、志在利民”的卓越创新人才为育人目标,构建了以读书会、田野调查项目等为载体的本硕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截至2022年3月,已经签约实习基地达70余家。
学院科研实力强。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5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课题30余项,各类省部级课题7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社会学研究》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PNAS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SSCI、SCI等国际检索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中英文学术著作、教材70余部;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4项,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等各省部级奖项18项。
首届社会学系复旦大学分校毕业生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重建40周年,社会学院成立10周年暨老上大社会学建系98周年庆祝大会顺利举行
学科带头人李友梅与钱伟长老校长、费孝通先生一同探讨学科发展
学科带头人李友梅陪同费孝通先生在江村进行调研
选择学院的理由
WHY CHOOSE院长寄语
Dean's message
首先,向成功考取上海大学的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贺。祝贺你们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和激烈竞争,终于成为梦寐以求的上海大学大家庭的一员。能够考入上海大学非常不容易,这不仅因为上海大学被评为最近20年发展速度最快的5所大学之一,不仅因为上大在2018QS排名中位列中国高校第16位,首次进入世界高校500强行列,还因为在上世纪20年代享有“武有黄埔,文有上大”的美誉。当时的上大拥有瞿秋白、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萧楚女、任弼时等社会学名师,还培养了秦邦宪、杨尚昆、方志敏、陈赓、阳翰笙、张治中等社会学系毕业生。更因为今天的上大拥有上百名两院院士、全国学会会长、长江学者等顶尖领军人才。上海大学因为你们的加盟而增加了新生力量,因你们的到来而充满了新的希望。全球有识之士有一个共识,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上海,上海高校看上大,上海大学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上大是你们梦想成真的地方。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尤其离不开上大的贡献。上海大学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
期望同学进入上大后做到八个“多”,希望对你们有点启发:
多读一些经典文献,因为经典文献是前人智慧的结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虽然坊间有一种说法,之所以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速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快,因为自然科学家不再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而人文社会科学从业者则必需熟读孔子的《六经》、《论语》、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当然这是笑谈。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多读几本古今中外的经典特别是跨学科的经典,一定会给你们的科研工作甚至生活打开第三只眼。
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无论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多到企业、政府机关、城市乡村、甚至国外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下政府、社会、居民的需求是什么,在你的专业领域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从而确定你们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来自于社会实践需求的课题才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多参与科研课题,你们在参与中会不仅会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还会增强你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多参加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这既是展示你们科研实力的机会,又为你们建立自己的科研与学术网络奠定了基础;
多出席学术报告会,学术大咖的演讲不仅会为你们带来最前沿的成果,还可以让你们站在巨人的肩上,少走一些弯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无论是参加学术研讨会、还是参加学术报告会以及Seminar和workshop,给你们一个从我的博士后导师那里学来的建议,参加学术活动一定要找机会发言和提问,不要以为自己的提问是幼稚甚至可笑的,提问和评论是对你知识积累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考验。如果你实在想不出提什么问题,你就说“教授你今天的领带很漂亮?原因有三…”
多出席几场高大上的伟长楼举办的影视艺术盛宴,电影、美术和音乐等学院组织的高雅艺术活动,不仅可以陶冶你们的艺术情操,也会使你们的课余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多一些质疑和批判精神,因为质疑和批判是创新创造的前提;
多参加一些健身和体育活动,不要浪费了设施最先进的上大体育场馆的资源,因为未来我们还要为祖国健康奋斗50年;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你们未来发展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
本科生阶段还是健康人格培养、职业伦理训练、个人道德素养培育、团队精神养成和社会交往能力学习与实践的过程。借用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术语,这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合格的本科生,应该是一个完成了社会化的人,应该是拥有健康的人格,恪守职业规范,具备善于团结同学、乐于奉献的合作精神和能够容忍不同学术观点、具有批判意识和博大胸怀的人,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
要将上海大学建成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自强不息”、“先忧后乐”的上大精神,不忘初心、不断开拓、锐意进取。希望三年以后,在你们的毕业典礼上,你们可以成长为钱伟长校长所期望的“一个爱国者、一个有文化修养、心灵美好的人,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人”,成长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公民意识、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学生。
最后,亲爱的新生们,再次欢迎各位新生选择了社会学院。今天踏入上大门,永远都是社院人。在启航之前,请允许我代表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再次友情提醒你,“道路千万条,学术第一条。读书不到位,亲人两行泪”。希望你们将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上大,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消费的,在最美的上大做最卓越的自己,希望你们把社院人的治学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希望你们在人生的旅程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借助知识不断攀登新的高峰。预祝各位新同学在上海大学学业进步、科研出色、生活快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