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4人,具有海外学位、海外访学经历的教师占比为27.1%。学院多人拥有“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上海市教学名师”、“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多人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阳光学者、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宝山区第七批拔尖人才等。学院教师还获得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一等奖,全国思政课“精彩案例”、全国思政课“精彩教案”奖等成果型荣誉。

教授名录

孙伟平 博士 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现任社会科学学部(筹)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高峰学科总负责人,上海市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兼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及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及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价值论研究》主编;韩国成均馆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价值论、伦理学、社会历史观和文化问题研究,主要著作有《事实与价值》《家园》《伦理学之后》《价值论转向》《价值哲学方法论》《信息时代的社会历史观》等。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在内的20多项课题,主持编写年度性的《中国生态城市发展报告》《中国文化建设发展报告》。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外报刊发表论文、译文300多篇。2013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王天恩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哲学和认知科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199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分教指委主任委员。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目前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在“辩证唯物主义描述理论”、“马克思主义微观认识理论”领域取得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被认为“开拓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光明日报》)。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4篇,《哲学研究》发表论文5篇,出版《哲学描述论引论》和《微观认识论导论》等专著7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微观认识理论研究》和《辩证唯物主义描述理论研究》等4项,其中包括重点项目1项。

陶 倩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现任社会科学学部(筹)副主任。系全国高校2016年思政课影响力人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学者”,上海市宝山区第七批拔尖人才,上海高校思政课分教指委委员,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党建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特邀研究员,上海市社会建设青年人才协会第二届理事,上海市伦理学会理事,上海市宝山区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重点和一般课题十余项,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六项。出版著作《当代中国志愿精神的培养研究》和《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研究》。

欧阳光明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长期以来,从事方法论、科技社会学、生态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教学、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是从社会、文化生态的视野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社会文化利用及其社会条件、社会属性和社会后果。近年来,从哲学、社会学及法哲学的视角侧重研究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曾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当代重大科学技术发现发明的智慧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省级社科规划课题《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文化生态本源探析》等省级科研项目多项。曾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青年教师和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并多次获省级社科联优秀成果二、三等奖;作为《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主要成员之一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 梁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海大学教学名师、上海大学王宽诚育才奖、上海大学师德标兵、上海大学教书育人贡献奖。

中宣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主讲教师,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李梁工作室主持人。被媒体称为“关心、支持、奉献教育事业,影响、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人物。”曾获得“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和“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提名奖两项荣誉,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次入围此两项评选活动。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要成员。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电化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20多项。

忻 平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评议组召集人。从事近现代上海城市社会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率先提出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研究,出版了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代表作有《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1937:深重的灾难与历史的转折》《上海城市发展与市民精神》等专著,主编“转型期中国(上海)文化生态研究”丛书、“上海大学‘三进’项链”丛书等。先后主持多项教育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课题;多次担任上海市哲社系列课题首席专家;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高立伟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民革上海市委文史理论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主要从事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政党治理比较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等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等共10余项,骨干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多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红旗文稿》《思想理论教育》《人文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以及光明网、党建网、央视网等网络媒体发表文章数十篇,相关决策咨询建议报告多篇,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多项。

张丹华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莫斯科大学中俄大城市问题比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教委公派俄罗斯圣彼得堡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普通访问学者、国家教委公派俄罗斯莫斯科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主持教育部课题2项、上海市教委教育科研课题1项。独著《中外公民道德教育研究》《技术创新战略的理性思考与模式选择》等,发表论文40余篇。获教育部“首届高校德育创新研究优秀奖”、上海市教学名师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委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上海市高校优秀政治理论课教师称号、上海市宝钢优秀教师奖等。

杨秀君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心理学系社会心理学专业访问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访问学者。上海市“东方讲坛”特聘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曾承担瑞士雅各布基金项目(Jacobs Foundation)1项,省部级课题3项,市级项目4项;骨干前三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在《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江西社会科学》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SSCI期刊接受1篇;著作3部,译著2部。两次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主讲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素质训练”、“心理素质与人生”等课程,研究生“心理学原理”课程。

吴德勤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和研究,哲学感兴趣,曾在《哲学研究》上发表《试论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干地位》,后来兴趣转移到经济哲学,在《学术月刊》和《社会科学》上发表《略论西方主流经济学占主导地位的根据》《经济哲学何以可能》等,并发表专著《经济哲学——历史与现实》。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有兴趣,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上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和当代中国的核心问题》,还发表专著《永远的马克思——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共发表论文80多篇,撰写和参写学术著作8部,其中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获上海市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优秀著作二等奖各一部。主编、参编教材等11部。还曾获上海市育才奖。

陈新汉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现为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认识论研究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价值理论研究室”兼职研究员和室副主任。1987年6月到日本神户学院大学学术访问,1987年11月到日本东京参加日中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1998年8月到美国波士顿参加第20届世界哲学大会。2003年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加第21届世界哲学大会,2004年到韩国讲学。研究专长为哲学与社会学,承担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邓小平认识论思想研究》、上海市2000年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社会经济价值观念与市场经济的相互作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2001年课题《民众评价论研究》、国家教育部2001年课题《权威机构评价活动研究》等。

宁莉娜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中外逻辑思想及其比较、逻辑哲学等,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光明日报》《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逻辑学》《西方逻辑思想史》等专著,获得黑龙江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近期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穆勒逻辑思想及严复译介对中国近现代逻辑观影响研究》以及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科普课题逻辑方法与生活智慧等课题。

徐 琴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目前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特别是集中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领域。在《哲学研究》《教学与研究》等发表论文数篇,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长篇或者全文转载。论文“技术:全球生态的灾星抑或救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启示与局限”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013)论文类二等奖。目前主持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重点项目)1项。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课程的教学。

杨庆峰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南京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如技术工具论的表现形式及悖论分析(2002)、扩展的解释学与文本的世界(2005)、技术与实践(2005)、马克思主义当代性问题与马克思技术哲学(2006)、伊德三个身体理论之简析(2007)。出版专著《技术现象学初探》(2005)。已完成上海市教委课题“生存论视阈下的马克思技术哲学”(2004年批准,2006年4月已结项),以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现代技术下的空间拉近体验反思(2007年批准,2009年结项)”。

朱 承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市“曙光学者”、“阳光学者”。2010年、2011年分别在爱尔兰科克大学和美国罗格斯大学访学。出版有《治心与治世》独著1部、《中国伦理十二讲》等合著3部。在《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等发表30余篇论文。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已主持并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上海市教委项目2项。获省市级教学奖2项。

周丽昀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身体视阈中技术与艺术的交互问题研究”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4项。出版《当代西方科学观比较研究》和《现代技术与身体伦理研究》等专著3部。在《哲学动态》《学术月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多篇建言献策被《今日上报中办》《统战专报》等录用,获得“2016年度民进全国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学校核心通识课“科技与伦理”负责人;承担“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公共课及专业课教学。

顾晓英 博士 教授

现任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率先开设“中国系列”思政课类选修课,获得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教育部引起重大社会反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领域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发表论文。出版专著7部。主持教育部人文专项2项。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4)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等。领衔上海市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门,市重点课程“形势与政策”1门。主要授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创新中国”、“大国方略”、“时代音画”等。

焦成焕 博士教授

曾获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育才奖。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等。在《财经科学》等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新货币经济学理论》、《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金融风险分析》等专著2部,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与辅导》等教辅材料1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1项,上海市及上海市教委课题多项。